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专业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是由原甘肃工业大学1958年建校时的机械系演变而来。学院作为西部地区材料与冶金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五十多年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在新材料研究与开发、先进材料加工成形技术及先进冶金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科研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152人,其中专任教师130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33人,教授、研究员4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与高级工程师55人、讲师、助理研究员与工程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88人,硕士学位3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工程”2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8人,第二层次2人,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

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工程、冶金工程两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甘肃省高新材料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国家一流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特设专业,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金属材料工程(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冶金工程(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七个本科专业和材料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五年,学院授予博士学位56人、硕士学位857人、学士学位3356人。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62人,硕士研究生575人,本科生2273人。

学院科学研究围绕材料冶金学科前沿和甘肃省有色金属特色优势资源开发与材料产业发展需要,重点突出了冶金有色新材料研究开发与深加工学科特色和学科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色,主要研究方向为:镍钴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技术、轻金属半固态加工及表面改性、异种金属连接、材料的变形及断裂研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有色金属先进凝固技术及新材料制备、材料表面保护及修复、有色金属再利用、冶金资源综合利用等。

Ø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方向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始建于1959年原甘肃工业大学设立的铸造专业。1988年铸造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7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项目,2021年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兰州理工大学红柳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涵盖铸造和塑性成形两个专业方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28名,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4人,博士生导师16人、教授16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人。本专业具有“见习铸造工程师”和“见习锻压工程师”认证资格。

本专业培养能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金属材料成形技术研发、工艺设计、材料及产品测试、装备设计、生产指导、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为全日制四年学制,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设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同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工程化学、程序设计、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电工学、物理化学、金属学与热处理、材料成型测试技术、材料加工过程传输原理、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设备和模具设计、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过程CAD/CAE等。

Ø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红柳卓越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红柳卓越班所依托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由1959年原甘肃工业大学设立的铸造专业发展而来。2013年教育部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开始建设红柳卓越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重点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红柳卓越班从学校和专业教师中优先选聘教学经验丰富、工程能力强的教师小班上课,并在专业课和实践环节聘用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进行“见习铸造工程师”和“见习锻压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红柳卓越班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强化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实施导师制,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加强工程实践环节训练。主要培养掌握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自动化等工程基础知识和铸造专业知识及其工程应用能力,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强,具有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在汽车、机电、装备制造、电器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从事材料成形工艺及工装设计、材料加工过程控制、先进材料开发、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工作。本专业为全日制四年学制,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设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同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程序设计、机械设计和制造基础、电工学、工程化学、物理化学、金属学与热处理、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质量检测与技术、材料成型原理、铸造工程与工艺、塑性加工工艺与模具设计、材料成型装备与生产管理等

*本专业学生入校后采取滚动淘汰机制管理。

Ø 焊接技术与工程(普通班)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65年。1998年以焊接专业为主要依托的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获得了甘肃省第一个工学博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建立了甘肃省第一个工学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该专业被确定为兰州理工大学的重点与优势专业,2007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分别遴选为红柳特色优势专业与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焊接工程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焊接材料与结构设计、焊接工艺制定、焊接装备与自动化、焊接质量检测与评定等技术开发与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工程素养突出、创新能力强、具有远大理想、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是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基地,学生在毕业时可获得国际焊接工程师资质证书,该证书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受到企业广泛欢迎。本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高,市场需求量大,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7%。

本专业为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全日制四年学制,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并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与资质认证体系。设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冶金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硕士点、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同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力学、工程化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导论、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方法、材料成型原理、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加工自动控制原理、材料连接科学基础、熔焊方法及设备、压力焊与钎焊、焊接结构学、焊接生产管理及职业规范与标准、无损检测、焊接辅助工装及自动化、传感与检测、焊接物理、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焊接等理论课程及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

Ø 焊接技术与工程(红柳基地班)

本专业红柳基地班为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基础上竞选组成基地实验班,重基础,宽口径,突出培养学生的开发设计、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旨在培养具有焊接工程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焊接材料与结构设计、焊接工艺制定、焊接装备与自动化、焊接质量检测与评定等技术开发与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工程素养突出、创新能力强、具有远大理想、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材授课,为学生进一步发发展设立研究型培养计划,实施导师制,高年级的学生接受科学研究训练,为输送硕、博创新研究人才的起点。以科研项目带动教学,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支撑,以高水平科研项目,培养从事科研和创新人才。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德国弗劳恩霍夫材料力学研究所、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挤压研究中心、日本大阪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聘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客座教授,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毕业生可在船舶、机械、汽车、锅炉、电力、航空航天、微电子、化工及国防工业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也可在高校及研究院从事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2019年分别遴选为红柳特色优势专业与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

本专业为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全日制四年学制,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并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与资质认证体系。设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冶金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硕士点、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同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力学、工程化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导论、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方法、材料成型原理、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加工自动控制原理、材料连接科学基础、熔焊方法及设备、压力焊与钎焊、焊接结构学、焊接过程数值模拟、传感与检测、先进连接技术、焊接物理、无损检测、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焊接等理论课程及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

*本专业学生入校后采取滚动淘汰机制管理。

Ø 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专业是首批国家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紧密结合国家在新能源及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发展战略,满足国家在新能源利用技术、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对于知识密集型人才的需求。2021年申报了“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为本科生提供研究生模式的优势教师资源配置,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等全国比赛并获奖。2017-2022年度,指导本科生参与发表SCI/EI收录科研论文十多篇,并有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能够提供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推免。与世界500强新能源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良好机会。功能材料专业近五年,考研上线率超过28%,就业率超过96%,是学校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本专业培养面向新型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半导体、稀土及有色金属等新型能源材料及应用领域,具备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研发和创新能力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远大理想、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是国家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全日制四年学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设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同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大学物理、电工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物理化学、固体物理、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方法、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化学、电化学原理及应用、功能材料学、新型功能材料制备技术、能源储存与转换技术、电池材料与器件、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固体发光材料与器件等。

Ø 金属材料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始建于1972年原甘肃工业大学热处理专业,1978年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招生,1998年更名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科学基础知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金属材料成分设计、选材与热处理,新材料制备与微观组织结构表征,材料性能测试、无损检测、失效分析,及表面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远大理想、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专业为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甘肃省特色专业,“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全日制四年学制,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设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同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分析方法、热处理原理与工艺、金属材料学、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热处理设备与控制、表面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失效分析与选材、金属腐蚀与防护以及热处理工艺设计与组织性能、金属材料专业工程设计等理论和实践课程。

Ø 冶金工程专业

冶金工程专业于1998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置,1999年正式开始招生,为甘肃省高校中第一个设立的冶金工程本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掌握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冶金工程新技术、新工艺,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前沿动态,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工具,学生毕业后能在冶金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开发、设计、研究、咨询和管理工作,具有远大理想、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为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甘肃省特色专业,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全日制四年学制,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设有冶金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工程硕士点,同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导论、金属学及热处理、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冶金电化学、有色金属冶金学、钢铁冶金学、冶金工厂设计基础、冶金设备、冶金实验研究方法、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现代冶金材料分析检测技术。

Ø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始建于2001年,2009年以前隶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9年独立设系,2013年开始面向全国独立招生。2002年所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建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专业具有20年以上办学历史,是甘肃省目前唯一设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类本科专业超过10年的高校。专业培养有良好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工程素养,明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工业技术,成长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先进陶瓷、建筑建材、功能半导体、化学化工、光电信息、航空航天及新能源行业等相关领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备和工艺设计、检验检测、质量监督、生产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成长为行业内的技术骨干或生产管理人员;同时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在高校及研究院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对在校学习成绩优异的本科生,专业提供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兰州大学、重庆大学等985高校与中国科学院等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的机会。同时,专业已与海螺水泥、西部建设等多家全国500强知名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保障学生实习及就业机会。专业连续多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同时专业考研率达到20%以上,每年均有学生推免进入“双一流”大学或科研院所进行深造。

本专业为全日制四年学制,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设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同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方法、热工基础及设备、热工设备课程设计、粉体工程、复合材料、无机材料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功能陶瓷材料、工程结构陶瓷、计算材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无机专业外语、无机材料制备与性能综合实验、无机材料工程设计、材料新型制备技术、玻璃深加工技术、炭素材料、特种水泥等。

Ø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专业培养面向石油化工、电子电器、建材、汽车、包装、轻纺及医疗等行业中从事高分子材料制备、加工、性能分析及应用等工作,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高分子材料制备工艺制定、生产设备维护与改造、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长为专业领域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能够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与客户、公众有效沟通,完成分担的任务,或者承担团队的组织管理工作;能够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能力和意愿担当社会责任,能够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具备全面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素质,以保证公共健康和安全。对在校学习成绩优异的本科生,提供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的机会。

本专业为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全日制四年学制,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设有“先进高分子材料”目录外二级博士点、硕士点;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同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聚合反应工程、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及模具设计基础、聚合物表征与测试等。

在线问答
招生电话
0931-2973947
招生电话
0931-2755263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661号